使用聚羧酸減水劑造成混凝土滯后泌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聚羧酸減水劑超量使用、二次添加減水劑調整坍落度、聚羧酸減水劑對環境溫度較敏感、緩凝劑使用不當、骨料質量發生波動等 ,下面小編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。
(1)聚羧酸減水劑超量使用
聚羧酸減水劑具有減水率高,摻量低(折固0.20%左右)的特點,可以明顯改善混凝土坍落度。但摻量過大,減水率高(接近極限摻量時,減水率超過40%),分散能力過強,會明顯降低混凝土粘聚性,使較多的自由水被釋放出來,增大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。尤其是使用緩釋保坍落型聚羧酸減水劑,摻量過大容易造成混凝土滯后泌水嚴重時,造成離析。因此,使用聚羧酸減水劑時,應**行經時試驗,觀察混凝土狀態變化情況。
(2)聚羧酸減水劑對環境溫度較敏感,且具有緩釋性
與其他減水劑相比,聚羧酸減水劑的減水性能與保坍性能受溫度影響較大。夏季氣溫較高時,保坍性能好的聚羧酸減水劑,遇到氣溫突然降低時,有可能出現坍落度“倒大”現象。因此,當氣溫突然降低時使用聚羧酸減水劑,應先對原來的聚羧酸減水劑進行試驗,生產時適當延長攪拌時間,使聚羧酸減水劑完全分散釋放出來,以免后期由于緩慢釋放而發揮作用,導致混凝土保水性變差,水分析出。